刘红旗,出生中医世家盈鑫惠,迄今从事各类甲状腺疾病临床和研究工作达40余年,先后担任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和中国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专家等社会职务,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科普工作,曾荣获共和国专家金奖证书与跨世纪人才,参与编写《伤寒论》方药剂量与配伍比例研究一书,其中《脾胃之法各宜论》被中医管理局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个人传略被编入《当代中国人才库(名医卷)》。根据自身多年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五脏双调护甲法”,为广大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家学渊源承托起日后成功的基石
刘红旗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其家族行医史可追溯至清末。曾祖父以“一针二药三推拿”闻名乡里盈鑫惠,祖父在那个动乱年代仍坚持为当地百姓义诊,父亲则将传统医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综合诊疗体系。耳提面命之下,在刘红旗的童年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药香跟脉案:晨起,即随祖父去辨识百草,午后,听父亲讲解《黄帝内经》之类的中医典籍,至晚,就在那盏昏暗的煤油灯下抄录祖传秘方。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日后的学有所成直至磨砺为业内知名专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3年,18岁的刘红旗正式随父行医。从抄方抓药到独立坐诊,从乡间诊所到三甲医院中医科室,他始终以“精诚”二字自勉。父亲临终前赠予的《刘氏医案手札》,已是泛黄的纸页上凝结了家族数代人的临床心得和诊疗智慧,成为他走哪带哪儿的“案头宝书”。
“师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刘红旗深知,中医药的发展不仅要传承有道,更需与时偕行。基于此,他做了三件事:整理家学,著书立说。将家族四代医案系统梳理盈鑫惠,出版了《刘氏中医临证精要》,被国内多所中医药大学列为参考书目。融合科技,精准诊疗。引入AI辅助脉诊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患者体质,使辨证施治更加科学;研发中药颗粒剂,解决传统汤药煎煮不便的难题。广纳门徒,薪火相传。打破“传内不传外”的旧规,面向社会招收学徒,制定“三年跟诊、五年独立”的培养计划,目前已培养出30余名青年中医骨干。
负笈求学路上有巧遇
1980年,刘红旗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毕业后,他并未满足于传统中医治疗的方式,转身一头扎进了现代医学院的汪洋大海之中,攻读内分泌学硕士。
1983年春,彼时的刘红旗还是一名中医学院的学生。在一次临床实习中,他巧遇了一位被甲亢折磨得不成样子的少女,突眼、手抖、心悸,形销骨立,这些症状都有,受西医治疗的副作用明显,患者几乎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一搭脉,便断言是“肝郁化火,痰瘀互结”所致,开出一剂龙胆泻肝汤合消瘰丸进行调治。几个月后,发现她的那些症状慢慢消失殆尽,体重也恢复了正常。
闻及此事,笔者忽然联想到当年影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刘罗锅故意让理发店学徒去给那位纨绔子弟剃头的桥段,莞尔一笑之余,两相比较,却发觉蕴含着东方世界里独有的哲思。不管是一名医学生也好,一名剃头匠学徒也罢,都是需要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行当。如若学不到家,就像剧中那位一样给人家脑瓜儿开了瓢。最近,即将上映的《戏台》导演陈佩斯曾说的那句“如果冷场,我没本事,我回家练去”其含金量还在上升。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年还是医学生的刘红旗敢给人家诊断开方,可谓是艺高人胆大,透着一股子自信。
东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